从2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科技部近日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加快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难点堵点。

“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既是科技界的事情,也是金融界的事情。”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说,《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二是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四是发展科技保险,更好发挥创新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

邱勇表示,《政策举措》是一项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的基础性、引领性制度安排,将实现三方面效果:一是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建立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三是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政策举措》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支持力度。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说,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已有近100家左右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朱鹤新表示,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办法,为企业精准画像,让金融活水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一些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将建立融资对接推荐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部门梳理重点项目和企业信息,引导金融机构“点对点”提供多元融资支持。

对于如何解决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难问题,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说,2024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出台了“科创板八条”“科技十六条”“并购六条”,还有《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加快深度融合。

银行保险机构是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企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专业服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对于如何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稳定器”作用,郭武平说,一是完善首台、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二是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三是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截至去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