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浪潮下,汽车音响系统正迎来技术突破与创新的新时代。扬声器数量还会持续增加下去吗?三维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音效设置菜单中各选项的实际使用率究竟有多高?火爆的AI大模型会给座舱音响带来哪些变化?

对此,2024年5月21日,在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上,长城汽车音响系统主任王海盈谈到,扬声器数量的增加能够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同时也带来调音难度和成本问题;小型化扬声器和头枕扬声器等创新设计正成为趋势,但技术仍需完善。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是音响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音乐推荐、音效菜单个性化等功能将提升用户体验。

长城汽车音响系统主任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三维声音技术引领了扬声器数量的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下一个引爆点在哪里?下一个技术突破又在何处?这将是我今天演讲的核心内容。

近年车载音响行业的成长与变革

在最近的北京车展上,我们观察到几个显著的趋势。首先,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商在硬件配置上的阶跃性提升已经完成,包括扬声器数量和算法的进步。这是由于近年来,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同时,原本不在汽车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也加入了Tier1行业,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硬件和调音师团队的经验共享,对行业音质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音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同时,随着场景化时代的到来,车载音响系统需要适应更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如家庭娱乐空间的延伸等。在这些场景中,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将成为关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智能化技术车载应用的探讨

  • 扬声器数量还会持续增加下去吗

关于扬声器数量的增加,理论上讲,扬声器越多,音质可能越好。但实际上,随着扬声器数量的增加,调音难度、成本以及边际效应都会成为问题。关于座舱内扬声器的配置,当前主流设计是7个水平环绕声道,这样的配置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增加至9个声道的意义并不显著。

在调音工程师的实践中,前后排甚至三排座舱的中高频调整相对容易,而低频的调整则面临较大挑战。我们预计未来多低音炮的配置可能会成为趋势,例如前后各配置一个低音炮,但低音炮的摆放位置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其对低音的增强效果。此外,小体积、高效的双低音炮可能会成为高端车型的标配。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头枕扬声器的配置上,已有专家指出这将成为座舱扬声器数量的增长点。当前,价值25万以上的车型基本上标配头枕扬声器,未来四个甚至六个头枕都可能标配扬声器,且头枕内部可能配备不止两个扬声器单元。头枕扬声器的增加不仅仅是为了通话或连接蓝牙听屏幕声音,它将承载更多新功能,如前后排分区及噪音消除等。然而,目前这一技术尚不成熟,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有企业实现量产,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关于扬声器数量是否会增加的问题,在不考虑新功能或匹配低音的情况下,目前数量已经较为合适,增加的意义不大。而另一个被频繁讨论的问题是扬声器能否进一步缩小体积。尤其是当扬声器变得越来越小时,如某些车型在顶棚上使用的口径较小的扬声器,可能会导致天空音频宽不够,三维声表现力变差。因此,在追求扬声器数量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实际效果和成本效益。

  • 三维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接下来,我想谈谈三维声的问题。最近,我们在车辆调音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虽然三维声技术本身有其优势,各大厂商也都有出色的demo视频展示,但实际观看、收听三维声内容时,却难以达到类似Demo片段的声音体验。

原因在于视频制作端和内容制作端对三维声的支持严重不足。例如,要制作一个模拟悬崖坠落的视频,视频端可以通过拍摄手法和特效轻易实现,但对应的声音制作却需要极大的想象力和努力。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导演和演员,也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此外,我们还发现内容制作端在提供多声道片源时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内容仅仅是立体声转多声道,且转换质量参差不齐。这样的片源在标准听音室中可能听感尚可,但在车内非对称系统中却会出现严重问题。

在座舱设计中,对于声音元素的处理需要特别谨慎。有些3D音效将混响或者伴奏的声音分配到侧环或者后环绕中,可能会给二三排乘客带来不佳的听觉体验。还不如立体声效果,无论前排还是后排,都能营造出类似于Hi-Fi房间的感受。

为了提升声音的真实感和舒适度,我们计划引入声音元素拆离技术,使得一些真实的声音出现在二排和三排区域,从而提供更自然、更真实的听觉体验。

关于三维声技术在座舱内的应用,我们需要注意到,顶棚扬声器在中大型SUV中可能不足以支撑全车的三维声效果。尤其是在配备吸顶屏的车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扬声器来实现平衡听感。六个顶棚扬声器可能成为一个标准配置,但具体的摆放方式可以根据车型和座舱设计进行调整。

  • 音效设置菜单中各选项的实际使用率究竟有多高

关于音效菜单的使用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大多数车主很少或几乎不使用这些音效模式。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音效菜单的设计目的和实用性。未来的趋势可能是自动调整音效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场景和乘客需求。

在音效模式的设计上,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用户的实际需求。电影和音乐的听觉需求是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不同的音效模式。例如,在看电影时,用户可能希望低频的轰鸣感更强,但人声仍然清晰;而在听音乐时,过于强烈的低频可能会让人不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设计音效模式,而不是仅仅为了提供一个“不同”的选项。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未来1-2年内,我们预期音响菜单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当前的环境来自动调整音效模式,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听觉体验。同时,声光电的联动也不仅仅是出现在固定的一两条Demo视频中,而是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来生成更加贴合内容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 火爆的AI大模型会给座舱音响带来哪些变化

AI已经具备了文生音、音生音、音声图的能力,并快速朝向多元化输入和输出模式发展。同样聆听音乐,座舱与家庭有着迥异的心路旅程,随着自动驾驶成熟,人机交互趣味性元素的重要性在提升。

与C端手机上的音乐推荐系统不同,座舱内的音乐推荐系统需要更加注重舒缓解压的功能。在长时间的行车过程中,乘客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听的音乐,更是能够帮助他们放松、舒缓压力的音乐。音乐生成、音乐创作、声光电的互动,会给旅途提供更多乐趣,而不只是还原音乐本身。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乘客的实时环境和需求来推荐适合的音乐,以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

构建多模态空间感知算法,将视觉、语音、菜单按键等单一场景、单一模态、单一任务的座舱用户感知,升级为基于连续时空信息的智能空间感知,并与内容商大数据平台对接,打造业内最好的音乐推荐系统。

  • 车载音响智能化的其他场景探讨

智能化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体现出可创造、可编辑、可生长的特质。以往,我们开发音响系统时,经过主观评测后上市,项目即告一段落。然而,现在的音响系统则不同,除了硬件外,调音、交互菜单等在OTA时都可能重塑。有了智能化的加持,车载音响的优化提升工作时无止境的,为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行业共识正驱动着行动。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音响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行为有时显得浮夸,如功率标称问题。我们不对市场行为作绝对评价,但这种现象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和问题,也提示了行业监管的重要性。

长城汽车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并申请成为行标的主笔起草单位。行业标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系统定义,包括车载音响链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定义和规格,如功率需注明是额定功率、峰值最大功率;三维声的声道定义、扬声器数量标称方法等,以规范行业用语。第二部分是音响音质的客观测试规范,引入分级制度,根据车辆档次不同,将音响评测分为三个等级,以约束不同车型,确保公平性和适用性。

长城汽车音响技术平台

长城汽车在即将上市的魏牌蓝山智驾版上,搭载长城自研的最新音响系统,它的技术底座基于行业领先的高算例硬件平台、高性能扬声器和高效率的算法。同时,我们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创造全场景可生长的智能体验,持续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总体来看,首先,行业增速放缓和成本竞争加剧要求供应商优先考虑如何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其次,智能化和场景化成为新技术亮点,不仅涉及软件和AI,还可能带动硬件增长,如头枕扬声器数量等。第三,三维声的发展受限于内容源短缺,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内容建设。同时,音效菜单自动化趋势已开启,大模型为音频带来巨大商机,需持续关注其发展。最后,汽车行业需寻求共识,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